瀏覽22張圖片
在深入探討電影消息前,我們必須先提及PlayStation 2/Xbox時代遊戲所喚起的懷舊情懷。原版《星際大戰:星際戰機》於2001年發行,續作《絕地星際戰機》則在2002年問世。
雖然電影與這些經典遊戲共享命名慣例,但別期待直接改編。遊戲以前傳時代為背景,講述納卜星戰役與絕地大師艾迪·加利亞的故事,時間線比電影設定的《天行者崛起》後傳時期早了數十年。不過,我們或許能看到《絕地星際戰機》中開創性的原力空戰機制所帶來的創意啟發。
《天行者崛起》結局讓銀河政治處於耐人尋味的模糊狀態。霍斯尼亞主星毀滅早已消滅新共和國領導層,如今誰在統治銀河?本片可能描繪分裂的政治局勢——或許是衰弱的共和國殘餘勢力,正與投機的海盜和軍閥苦苦抗爭。
別忘了帕爾帕廷的應變計畫確保帝國殘黨在恩多戰役後存活數十年。第一軍團殘餘是否會以類似方式頑抗?這種動盪背景為葛斯林的角色——無論是共和國飛行員、星球防衛者,或是開創自我道路的改革風暴兵——創造了完美條件。
路克·天行者第二次清除絕地後,由芮·天行者著手重建——儘管她的《新絕地武士團》電影時間點設定在《星際戰機》事件的十年後。這意味著葛斯林所處時代的原力使用者們將何去何從?
劇本面臨激動人心的抉擇:讓芮以客串形式指導早期學徒,或遵循《星際大戰外傳:俠盜一號》無絕地角色的敘事傳統。鑑於戴夫·菲洛尼對亞蘇卡曖昧狀態的暗示(儘管在《天行者崛起》獻聲客串,但「並未死亡」),可能性正不斷增加。
既然帕爾帕廷已確定最終敗亡,《星際戰機》是否會引入新的黑暗面威脅?傳奇宇宙設定顯示黑暗面信徒不斷湧現——從帕爾帕廷複製人到克雷特西斯尊主的傳承時代西斯。
電影可能探索倖存的倫武士、墮落的絕地學徒,或趁銀河動盪崛起的全新陣營。但若葛斯林的角色缺乏原力敏感度,這些問題或許要留待續集解答。
儘管需要引入新英雄,星際大戰始終熱衷致敬經典角色。波·戴姆倫顯然是最佳人選——這位漢·索羅之後銀河首屈一指的飛行員,理當參與重建工作。
其他值得期待的回歸人選: - 繼續千年鷹號冒險的丘巴卡 - 組織風暴兵叛逃者的芬恩 - 建立早期絕地聯繫的芮 - 甚至路克的原力英靈也可能給予指引
獨立電影性質暗示選角會有所節制,但每部星戰電影都樂於安排驚喜客串。你最想看到哪位角色登場?